传奇私服发布网_新开传奇网站_最新最全单职业传奇私服平台_www.sf999.Com

        有些人,生于平淡却经历辉煌;有些人,出身高贵却最终归于平淡。还有一些人,平淡已成为了他们的气质,不论遭遇如何,始终都心如止水。这是庸碌的表现吗,不。这才是纷纭的人世间能够握紧的最沉实的幸福。

          康熙大帝唯一的养女

        在大清皇朝五十三位公主中(拥有“和硕公主”以上封号者),有这样一类人:她们虽然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同样拥有的高贵血统与出身,或者是亲王府的格格,或者是郡王家的千金。她们因为是天子的养女,所以获得了“公主”的尊称。这是她们的幸运吗?恐怕很难说,因为,在那些金尊玉贵的盛名背后,往往都是我们看不到的忧郁苦楚和心酸泪水——她们都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今天我们要来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位皇家女儿的故事,她就是康熙大帝唯一的养女——固伦纯禧公主

        养女(1671—1741):固伦公主。玄烨之弟恭亲王常宁之弟一女,其母为常宁庶福晋晋氏。康熙十年(1671)十月二十八日生。抚养宫中。康熙二十九年(1690)20岁时封为和硕纯禧公主。是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持氏台吉班第。班第系科尔沁郡王奇他持之从孙。累官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雍正四年(1726)卒。乾隆十八年(1753)追谥恭勤。康熙三十一年(1692)即公主嫁后的第三年,为其设护卫长史,视贝勒制。雍正元年(1723)二月晋封为固伦纯禧公主。班第卒后,公主居京帅。乾隆六年(1741)十二月初七日去世,时年71岁。

        清朝的皇帝为什么要将王爷的女儿收为养女,老实说这很少是出于情感的因素。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是皇帝自己女儿少(如顺治、雍正),二是对养女的父亲表示恩宠(如乾隆、咸丰)。其实不论是哪一种,结局都是相同的。在清朝,公主们本身就是朝廷手中进行政治交易的昂贵砝码,尤其是养女。皇帝们对白养一个女儿似乎没有多大的兴趣,这些养女几乎是从入宫那天起,就注定了为政治献身的命运。她们最终无一例外的被嫁去了蒙古或是三藩(只有清末的荣寿公主例外),成为了养父手中最不用心疼的政治工具。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皇帝只收养女不收养子的原因。因为太和殿华丽的龙椅并不缺乏坐在上面的人选,缺的只是能使椅子看起来更加气派美观的宝石与黄金。因而每个皇帝都谨记了养子可扰,养女可用这个观念,于是,清朝便有了这些并非皇帝亲生的公主。 在了解纯禧公主之前,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她的父亲——恭亲王常宁。清朝历史上先后有两位皇子被封为恭亲王,一个是我们熟悉的奕,另一个就是纯禧公主的生父常宁。常宁是世祖顺治的第五子。顺治一生共有八个儿子,其中有四个长大成人。他们是圣祖玄烨、裕宪亲王福全、恭亲王常宁、纯靖亲王隆禧。这四个人里,纯靖亲王隆禧又是二十来岁就去世了。

            所以说,康熙皇帝的同胞兄弟中就只剩下,福全和常宁。对于这一兄一弟,康熙皇帝的心中似乎还是有些彼此之分的。其实,从谥号上我们就不难看出这一点。三位亲王只有常宁死后没有谥号。是康熙的疏忽吗?恐怕不是,因为常宁与福全同样死于康熙四十二年,只是常宁比福全早一个来月。在得知弟弟去世后,康熙正在塞外巡视,他指派了皇子回京操办丧事,而之后福全去世时,却又是另一番情形,下面是引自《清史稿》的一段话:福全薨,即日还跸。临丧,摘缨,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是日,太后先临王第,上劝太后还宫,自苍震门入居景仁宫,不理政事。越日,再临丧,赐内对马二、散马六、骆驼十,及蟒缎、银两。予谥。又越日,举殡,上奉太后临王第恸哭,殡行,乃已。命如郑亲王例,常祭外有加祭。御史罗占为监造坟茔,建碑。除此之外,根据清朝王爵降袭的规矩。亲王之子应袭郡王,可福全的后人却继承了亲王位,而常宁的后人却只降袭为贝勒(这种降袭,等于是将常宁视为郡王,仿佛让我们想起了乾隆的那位被以皇贵妃丧仪下葬的皇后纳喇氏)。

        至此,我们似乎已经看出了康熙对于这两个兄弟不同的感情。或许是飘飘太过于敏感,这样的结局也许并不是康熙对常宁有什么特别的不满,而是他对于那位自幼便立志要做“贤王”,以及后来孝庄病逝时“与朕同处,殊劳苦”的哥哥福全,有着不同他人的深厚情感。更何况,还有一个纯禧公主。康熙十年十月,在个听起来非常吉利的日子里,纯禧公主出生在北京的恭王府中。她的父亲是当今皇上的亲弟弟,可母亲却只是王府中的侧福晋。不过这也没有什么,他毕竟是父亲第一个孩子,第一屡血脉的延续。纯禧公主是什么时候被带入宫中抚养的,并没有找到确切的史料证明。但是根据飘飘的推测,这个时间大约应该是在康熙十二年的三、四月间。我们都知道,康熙是一个多子多孙的皇帝。但事实上,在他早年间,儿女缘是极其浅薄的。以至于前六个儿子两个女儿全部幼年夭折。这样的情形对于皇室来说,可谓是极为惨痛可勘的经历,尽管皇帝还年轻。

        康熙十二年二月,康熙皇帝当时最后一个女儿(皇二女)夭折了。子女的夭折让这一年的春天显得那样的凄凉而灰暗。而此时康熙皇帝的心情却比这晚来的春天更加沉闷。也许,这皇宫中真的需要增添一些新的气息了。就这样,一个月后,在经过了算八字,通玉碟等繁琐的过程之后,恭亲王府年仅两岁的小格格被一道恩旨带到了皇宫中。看着因为认生而满脸惊恐的女儿被浩浩荡荡的宫中使臣带走的那一刻,跪在地上捧着圣旨和赏赐还不到二十岁的恭亲王内心百感交集。这就去了,那可是他的长女!从此,这孩子与自己再无瓜葛了。一道红墙隔开的岂止是一段距离,而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当然,除了常宁之外,更加伤心的,还有那个正在内堂里,因失去女儿而痛哭流涕的侧福晋晋氏。纯禧公主的进宫似乎真的为皇宫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福气。两个月后,荣宪公主出生了;一年之后,皇太子、端静公主、诚隐亲王也先后降临人世。整个紫禁城又呈现出一片生气勃勃景象。也许正是因为这种令人欢欣鼓舞的喜气感染了康熙,使他对这位收为己女的小侄女心存感激。于是,纯禧公主便成为了第一个以养女的身份被列入皇家的齿序公主——人称大公主。

             然而,这些看似轰轰烈烈的过程过后,皇宫中又恢复一如既往的平淡与枯燥。此时的纯禧公主已经从皇帝、太后的视线中淡化了。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纯禧公主的生活。其实从她懂事开始,她就已经发现自己在这皇宫中的与众不同。尽管康熙在每次封赏时都不曾亏待她,尽管和几个妹妹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尽管宫女太监们称她时一口一个大公主,但是小纯禧还是知道自己的身份。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一直萦绕着她。在宫中,她没有皇妃母亲的荫蔽,更没有向谁撒娇的权力——因为她根本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不过纯禧公主并不是林黛玉,这种成长的经历并没有让她变得尖刻而敏感,相反却使她养成了沉静大度、平淡无欲的性格。她像大多数皇家女眷一样笃佛教。在每日暮鼓晨钟的礼佛中,更加令这个文静的少女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谨慎。就这样,纯禧公主在恬静平和的心境中度过了她的童年与少年时代。

            固伦纯禧公主出嫁

        康熙二十九年,对于纯禧公主来说是一个极为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纯禧公主经历的人生最重要的阶段——出嫁。女孩儿家嫁人本是一件喜事,但是于皇家公主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可高兴的事情。因为她的婚姻注定了将是怀柔蒙古的政治工具。康熙为纯禧公主选择的夫婿名叫班第,是科尔沁蒙古的一个台吉。关于这桩婚姻,飘飘要说上几句。其实,单凭班第的台吉身份在清朝的蒙古额附中是并不高的。这个身份基本上只证明了他又贵族的血统。在《清史稿——藩部世表》中记载的最低品级的蒙古贵族是一等台吉,相当于不入八分镇国公的身份。在飘飘前面写到的几位和亲的公主中,她们的和亲对象至少也都是郡王一级。比如和硕端静公主的额附噶尔臧是郡王;固伦荣宪公主的额附乌尔衮是郡王加亲王品级;固伦纯悫公主的额附策凌是超勇亲王,而固伦恪靖公主的额附敦多布多尔济则是汗王。

        可想而知,将公主许配的额附身份越尊贵,那么这桩婚姻的政治意义也就越显著。这样一来,纯禧公主这桩婚姻在实际的政治时局中似乎起到的作用并不很大。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第一次嫁女儿就做这样的选择呢?依飘飘看来,这其实康熙皇帝对于科尔沁蒙古的一种特别恩宠的体现。说起来这其中倒是很有渊源。班第的祖父名叫奇他特。说起奇他特你也许并不熟悉,但说奇他特的亲姑姑恐怕就无人不知了,她就是孝庄皇太后。关于科尔沁,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科尔沁是漠南蒙古中最早归附清朝的部落。也正因为这种明智的抉择,才是的原本比较弱小的科尔沁在清政府的支持下一跃成为了漠南蒙古的第一大部。并且在几十年间竟出了四名皇后和数名皇妃。当然了,清政府一直希望能让科尔沁成为蒙古各部的一个归附的好榜样,于是清朝对于科尔沁也是关照有加,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下嫁公主。 根据统计,在整个清朝统治的三百年中,一共有8位皇室公主下嫁科尔亲,是蒙古诸部落与皇室联姻中最多的一个。

            其中,前面说到的班第的祖父奇他特就娶了孝端文皇后的女儿固伦端靖长公主。但实际上,科尔沁与清朝的联姻高峰是在皇太极到康熙初年,到了康熙中期,由于蒙古各部势力的均衡以及喀尔喀蒙古的内附,科尔沁已经不想原来那样的辉煌了。但是康熙还是注意到了对于科尔沁的安抚。于是还是将公主嫁到了科尔沁,即使是一名台吉也好。 但不管则么说,出嫁也算是喜事,但纯禧公主却始终高兴不起来,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康熙二十九年时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二十九年七月,噶尔丹深入乌珠穆沁。康熙命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简亲王雅布、信郡王鄂扎副之,出喜峰口;同时,裕亲王福全以抚远大将军,出古北口。之后,两军回事,于乌兰布通与噶尔丹进行了一场大战。不久,战争以清军的胜利结束了。噶尔丹残部仓皇逃回了伊犁。

        可战争的胜利并没有给两位带兵的亲王带来任何好处,相反,他们都受到了皇帝的处罚:福全因为能把握战机,至使噶尔丹西逃,被罢议政,罚俸三年。而常宁也因以击败噶尔丹不穷追,罢议政,罚王俸三年。关于乌兰布通之站中得胜败得失,在这里飘飘不再多加评论。有机会飘飘会在“帝国风云”系列中详细介绍。我们这里重点要说的只是这件事情对于纯禧公主的影响。我们并不知道纯禧公主出嫁是到底是在这一年的几月份。按照一般规律是本应该在四五月间。可这一年从三月份起,清政府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时期,估计是没有心思筹备公主的婚礼的。并且在这个时候降公主嫁去蒙古也是十分不安全的。所以飘飘推测,纯禧公主的出嫁时间应该是在乌兰布通之战结束后的十月、十一月间。可想而知纯禧公主当时的心情。去国远嫁本身就是令人伤感的事情,如今亲生父亲又出了这样的事。作为女儿。骨肉相连的情感使得纯禧公主对于恭亲王的获罪也感同身受。十几年来,由于被抚养宫中,纯禧公主始终觉得自己没有能在父亲面前尽到丝毫孝道。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候,纯禧公主多想像一个孝顺女儿一样回到父亲身边。可是,皇宫送嫁的车轿已然蓄势待发,身着嫁衣得纯禧公主只能强忍泪水,带着无限的不舍与遗憾踏上了茫茫的离乡之路。关于纯禧公主嫁给班第后居住在哪里的问题,飘飘一直有所疑问。按上面介绍的说“班第卒后,公主居京帅”说出了在班第去世之前,公主夫妇并没有住在京师。可是在看到班第一生为官的经历时,似乎也透着一些问题。班第一生“累官内大臣、都统、右翼前锋统领”,关于这几个官职,在《清史稿》中都有记载:内大臣、督统:侍卫处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初制正一品,后改从一品。各六人。镶黄、正黄、正白旗各二人。散秩大臣、都统、护军前锋统领、满大学士、尚书内特简。散秩大臣无员限。领侍卫掌董帅侍卫亲军,偕内大臣、散秩大臣翊卫扈从。

        右翼前锋统领:前锋营前锋统领,正二品。王、公、大臣兼领。左、右翼各一人。统领掌前锋政令,遴满、蒙锐兵,以时训练其艺。参领、侍卫掌督率前锋,警跸宿卫。这样看来,班第所任之职似乎都与京城护卫又关系。有的甚至是皇帝的亲军。并且由于这种官职的重要性,因而并不能像散秩大臣一样,成为一种封赏的闲职。那么如果不是闲职,班第又如何不在京中居住呢?另外,班第死后,被追谥为“恭勤”,这似乎是蒙古王公中很少见的情况。只有真正长期为朝廷办事的大臣才有谥号。而班第的谥号中也确实体现了他几十年来勤恳办事的的情形。综上所述,飘飘推测由于成为额附的缘故,班第在后来被调到了京城。这正好也是因为他在科尔沁只是一名台吉,并不像郡王、亲王那样不能长期离开属国。

        其实,不管纯禧公主出嫁后住在哪里,她的生活应该都是很平静的。丛书上记载的关于班第的点点滴滴中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几十年在朝中的打磨已使他变得更加温顺而圆滑。至于纯禧公主,就像我们前面说到的,平淡已经成为了她的性格与气质,遇事时自然也是波澜不惊。然而,对于皇家来说,这个已经出了嫁的大公主,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甚或是被当作了“外家之人”。《国朝宫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载:“苍震门为紧要门户,大公主系已出嫁之人,凡进入必须告知总管奏明。” 纯禧公主站在宫门之外,仰头望着这高高的红墙,听着宣旨的太监对她说出“她已是外嫁之人”的话,心中自是有些凄苦。但她并没有悲伤,这似乎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于是,公主淡淡地叹了一口气,转身走了。在她的身后,是那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的紫禁城,那个曾经她生活过的地方,那个始终不属于她的地方...... 这或许就是注定的吧,那里本就不是她的家。现在她的家,她的归宿,是那个正在公主府里等待她的,质朴淳厚的蒙古男人。

        就这样,这对夫妻之间虽然不一定有多深的爱情,但几十年来也是和和气气,相敬如宾。两个人都有着平淡的性情,才会使得他们的生活一如他们的心情那样就像菩提树旁的一池湖水,平静而透明。这也许也是两个人相对都比较长寿的原因吧。但在纯禧公主心中,生父恭亲王始终是难以割舍的牵挂。也许,在京的日子里,恭亲王也曾探视过已经不能叫自己阿玛的亲生女儿。那隔着薄薄的纱帘短暂的,淡淡的见面,相信已然能够带给这父女二人最大的安慰。康熙四十二年,恭亲王去世了。按照规矩,纯禧公主是不能去灵前吊唁的。于是,她只好悄悄的在府里的佛龛前摆上一个小小的牌位。这一刻,她没有泪水,也没有悲痛,只是尽心的用自己三十年来对佛祖最虔诚的供奉所积攒下的功德为父亲做最后的祷告。春华秋实,时间如白驹过隙般转瞬而逝。在纯禧公主府清脆的木鱼声中,紫禁城却经历了一场围绕夺嫡的激烈的腥风血雨,心力憔悴的康熙大帝,终于不胜疲惫的离开了这个他无比热爱的江山国土,皇位,也随之更换了新的主人。

        而这一切,本与纯禧公主无关......

            结局

        雍正元年二月,一道册封的圣旨像五十年前那样,又一次划破了纯禧公主平静的生活。她与端敏、恪靖两位公主一起被晋封为固伦公主。于是,公主府在一时间又成为车水马龙的热闹之地,前来相贺的宾客亦是往来不绝,而纯禧公主也只是例行公事般招待着这些客人们。

        这个时候,不论是“和硕”还是“固伦”,对于纯禧公主来说都早已经不再重要了。

        又过了十三年,额附班第去世了。纯禧公主心里还是不由得划过一丝痛楚。毕竟是四十几年的夫妻,尽管平淡,可他们却早已成为对方的依托与习惯,就像一日三餐,就像晨昏功课,就像朝行夜宿,就像平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纯禧公主独自站在丈夫的灵位前,留下了这一生最后一滴泪水。这滴早该在被带入皇宫时、忍痛出嫁时、被据宫外时、父亲去世时,留下的泪水......

        在纯禧公主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她始终坚持着自己的风格与习惯,用最平实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变迁,这其中尤其令纯禧感触的就是她的妹妹们——那些真正的皇帝的女儿。

        六十多年前,似乎就是她进宫时带来的那股福气,才将妹妹们带到了人世间。如今纯禧公主坐在佛龛前,双目微合,手中紧紧攥着一串念珠,用最真的祈祷与超度,将她们一个个的送回了来处,直到这一代金枝玉叶中只剩下了她自己......

        乾隆六年,纯禧公主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她躺在病床上,回想着自己一生的经历。在这个风急浪高的年月里,她却始终在岸边,默默目睹着面前云起云落的变换交替,似乎只是一个局外人。纯禧暗暗庆幸,她只是一个局外人...... 这时她才明白,原来佛祖让她以这样的身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真正用意,就是要让她听见、让她看见,让她见证——那属于一个时代的没落与辉煌。而如今,她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自可以像七十年前那样,潇潇洒洒的,从来处来,到来处去...... 忽然间,那串念珠从谁的手中滑落,断了线的珠子在地上四散的滚动,那清脆而又振颤的声响仿佛是寂静的空间里一丝沉重的叹息,正在与这个迷蒙的人世作最后的诀别。然而谁也不会知道,这声音的背后曾经隐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无奈与苦涩。不一会儿,珠子们都停了下来,时间连同生命一起在这一刻凝固,而那游离于混沌中最后的一丝精气也随之消逝,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